你知道吗?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,有许多英勇的革命先烈,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。今天,我要给大家讲述的,就是一位名叫周文雍的共产党员,以及他留下的一句震撼人心的诗句——“头可断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灭”。

周文雍,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,但他的诗句却流传至今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他,生于1905年,广东开平人,是我国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毅然投身革命,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。

周文雍的一生,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曾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、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、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。在革命的道路上,他英勇无畏,屡立战功。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

1928年1月27日,由于叛徒出卖,周文雍与陈铁军一同被捕。在狱中,他们遭受了严刑拷打,但始终坚贞不屈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他们毫不退缩,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信仰。

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一首不朽的诗篇:“头可断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灭。壮士头颅为党落,好汉身躯为群裂。”这句诗句,不仅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,也展现了他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。

这句诗句,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我国革命史册上。它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,为了信仰和理想,抛头颅、洒热血。周文雍和陈铁军,就是这句诗句的最好诠释。

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故事,感动了无数人。他们相识于革命,相爱于革命,最终牺牲于革命。1928年2月6日,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,他们举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婚礼,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爱情的伟大。

如今,周文雍和陈铁军的英勇事迹,被搬上了银幕,成为了电影《刑场上的婚礼》的主角原型。这部电影,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故事,也让这句诗句传遍了神州大地。

周文雍的诗句,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一种信仰,一种精神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,都要坚守信念,勇往直前。这种精神,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。

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我们要学习周文雍的英勇事迹,传承他的革命精神。让我们铭记历史,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!

周文雍,一个伟大的名字,一句不朽的诗句,一段永恒的传奇。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英勇的革命先烈,传承他的精神,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!